Explore
Also Available in:

侵蝕的年齡

大陸的年齡不可能有幾十億年,因為,如果真有那麼古老,它們早就被全部侵蝕掉了。

作者: 塔斯·沃克著

10342-mountain-top

在1785年的蘇格蘭,一位醫生出身的物理學家詹姆斯·赫頓[James Hutton]提出地球非常古老的觀點。他的名言:“我們看不到起點,也看不到終點”為達爾文的進化論鋪平了道路。1 今天大多數地質學家都不暇思索地接受赫頓的觀點。進化論者一般認為,大陸形成於至少25億年前。2 根據已發布的地質年齡,澳大利亞有些地區的形成早於30億年前,其它地方據說是5-30億年前形成(見下圖)。3 人們給其它大陸也套上了類似的歷史——大陸基岩的年齡也在幾十億年的範圍。

只要進一步研究,我們就會發現這些觀點站不住腳。我們發現很多地質作用都說明大陸的年齡沒有像進化論者聲稱的那麼古老。4 “侵蝕作用”就是對年老地球說的一個挑戰。大陸的年齡不可能有幾十億年,因為,如果真有那麼古老,它們早就被全部侵蝕掉了。

測量侵蝕作用

水是侵蝕作用的主要動力,它溶解礦物、松解土壤和岩石,又將它們送入海洋。世界上的江河像一列永不停歇的貨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裝載著被分解的岩石,一路橫跨大洲,將貨物運進海洋。風、冰川和沿海一帶海浪的侵蝕與之相形見絀。

10342-eroding-australia-sm
據發表的澳大利亞構造要素的年齡。大陸的很大一部分都有5億年以上的歷史,而有些則有超過30億年的歷史。傳統地質學家對在這‘漫長年月’中侵蝕作用如此微弱感到驚訝。 點擊放大

從雨水降下時,水的侵蝕就開始了。水匯聚到流域盆地——這些地方在等高線圖上很容易辨識出。通過收集江河口的標本,我們可以測量盆地的排水量和水中沉積物的含量。因為有一些沉積物沿著河床滾動或推移,導致很難算出精確值。這些名副其實的‘推移質’很難觀測。有時,為了計算只能硬性加入一個任意裕量。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理罕見的災難。雖然災難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搬運大量沉積物,但是這些沉積物的體積幾乎無法計算。推移質和災難所搬運的沉積物都超出了可精確測量範圍。

沉積岩學家們研究了世界上的很多江河,算出了地表正在消失的速度。這些測量結果表明,有一些江河對盆地的侵蝕速率高達每千年1000毫米(39英寸),而有一些江河的侵蝕速率僅僅是每千年1毫米50.04英寸)。全球大陸高度下降的平均速度為每千年60毫米(2.4英尺),這就等於每年有240億的沉積物。這是多少肥料呀!

消失的大陸

從人短暫的一生來看,這些侵蝕的速率如蝸行牛步。但是,對於聲稱大陸的歷史有數十億年的人來說,這些速率卻如致命的癥結。一塊高度達到150公里(93英里)的大陸在25億年內就會被完全侵蝕掉。如果侵蝕作用持續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早已一片汪洋。

Wikimedia commons/Thomas Schoch10342-uluru
澳洲烏盧魯:證據顯示它的歷史遠遠不到之前的推斷

很多地質學家都強調了侵蝕速率的問題,因為他們發現如果按照平均侵蝕速率計算,北美洲早就在一千萬年以內被夷為平地了。6 這與25億年的漫長年月相比,簡直短得不可思議。更麻煩的是,很多江河對大陸盆地的侵蝕速率要遠遠超過平均水平(見表一)。即使以最緩慢的侵蝕速率計算,每千年侵蝕1毫米(0.04英寸),那麼平均高度為623米(2000英尺)的大陸,也早就被侵蝕地無影無踪了。

這些速率不僅侵蝕掉了“數十億年大陸”的觀點,同時也解構了古老山脈的概念。一般來說,在陡峭的山地和低窪的峽谷中,侵蝕速率要快得多。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墨西哥和喜馬拉雅山區,高達每千年1000毫米(39英寸)的侵蝕速率非常常見。7 人們觀測到的最快的侵蝕速率發生於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火山,侵蝕速率高達每千年19000毫米(750英寸)。8 一千萬年的時間,黃河足以將與珠穆朗瑪峰同高的高原沖刷成平地。9 那些類似西歐的加里東山系和北美東部的阿帕拉契亞的山脈未被侵蝕掉就更難解釋,因為它們不及珠穆朗瑪峰高,而人們又認為它們有幾億年的歷史。如果侵蝕作用持續了那麼久,這些山係都應早不存在了。10

對於年齡古老卻很平坦的平原,侵蝕作用就更是一個問題了。這些平原的地質層延展面積很廣,侵蝕痕跡卻很少,甚至絲毫沒有。不僅如此,很多地面都沒有顯示其上曾經還有其它地層的證據。一個例子就是(南澳大利亞的)袋鼠島,長約140公里(87英里),寬約60公里(37英里)。人們從化石和放射性測年法得出結果,認為這座島的表層有至少1.6億年的歷史。但是島上大部分的地方都非常平坦。11 這片地目前的狀況,與剛剛隆出水面時的狀態相差無幾——幾乎沒有侵蝕的痕跡。地表如何在這麼漫長的歲月中保持如此平坦,而沒有受1.6億年的風雨侵蝕呢?

NASA/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10342-satellite-world

表1 : 世界上幾大江河的侵蝕速率
流域盆地每千年的地表下降程度毫米(英寸).17

渭河 1350 (53)
黃河 900 (35)
恒河 560 (​​22)
阿爾卑斯山的萊茵河和羅納河 340 (13)
(美國)聖胡安河 340 (13)
伊洛瓦底江 280 (11)
底格里斯河 260 (10)
伊澤爾河 240 (9.4)
台伯河 190 (7.5)
印度河 180 (7.1)
長江 170 (6.7)
波河 120 (4.7)
加倫河和科羅拉多河 100 (3.9 )
亞馬遜河 71 (2.8)
阿迪傑河 65 (2.6)
薩凡納河 33 (1.3)
波拖馬可河 15 (0.59)
尼羅河 13 (0.51)
萊茵河 7 (0.28)
康涅狄格河 1 (0.04)

尋找出路

如果大陸和山體上的侵蝕速度如此之​​快,它們為何沒有被完全侵蝕掉呢?為何有那麼多的地質構造,雖然人們認為它們十分古老,卻不見任何侵蝕痕跡?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它們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古老,它們如聖經所說很“年輕”。然而,這個世界觀是進化論地質學家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們四處尋找其他的解釋途徑卻一無所獲。

舉​​例來說,人們稱,這些山體依然存在,沒有被侵蝕掉,是因為下面的抬升作用還在持續。12 在25億年中,這些山體已經被侵蝕並由下方不斷隆起的其它山體更替了許多次。雖然在山區的確存在山體隆起的作用,但是隆起作用和侵蝕不可能長時間地持續,如果侵蝕和隆起更替發生了一段時間,所有的沉積層都會被消耗掉。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在山區發現之前的沉積層了。但是出乎人的意料的是,山區保留著古代、近代(按進化論者的測量方法計算)各個時期的沉積岩層。因此由抬升作用不斷地更替山體的觀點無法解釋這個問題。

另一種主張認為,問題在於我們現在測量的侵蝕速率異常高。13 按照這個觀點,在過去人類活動較少的情況下,侵蝕作用很小。人類活動,如開墾耕作等造成了今天觀察到的異常迅速的侵蝕作用。然而,對人類活動影響評測發現,侵蝕作用僅僅增加了2到2.5倍。14 但是若要以此解釋侵蝕問題,侵蝕速率的增加應該是幾百倍甚至更大。我們又一次看到一個沒有說服力的解釋。

人們還會辯解道,過去的氣候比現今乾燥許多(較少的雨水就意味著較少的侵蝕作用)。15 但是這個觀點依然與證據不符。從化石記錄中的豐富植被顯示,古代的氣候比現在更加潮濕。

大陸是年輕的

兩百年前由蘇格蘭醫生赫頓提出的“漸進緩慢”的理論根本毫無依據。年老地球論者聲稱大陸的年齡超過25億年,但是按照他們的假設,大陸早就在一千萬年被侵蝕掉了。請注意,這裡所說的一千萬年並不是他們推測的大陸年齡。16 這相當於宣告了均變論的徹底破產。相信聖經的地質學家認為山體和大洲的形成都是挪亞洪水造成的結果。洪水事件接近尾端的時候,大陸被提升,退下的水以難以想像的力量雕刻出了後來的地貌。自四千五百年至今,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地球變化並不大。

山體和洪水

10342-eroding-mtn

在洪水結束階段,隆起的大陸和山體,以及海底盆地的下凹可以解釋曾經覆蓋整個地面的水(大多來自地下水源——‘大淵的泉源’)為何現在匯聚成海洋。這就是如詩篇104:9所說:“你定了界限,使眾水不能越過,它們不再轉回遮蓋大地。 ”(新譯本)

如果地球表面沒有高低不平的地方,地球上的水可以覆蓋整個地表,深達2.7公里(1.7英里)。但是這遠遠低於珠穆朗瑪峰(約8千米[5英里])和喜馬拉雅山的其它山峰的高度。

然而,在大洪水之前的地球上,洪水不需要達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才可以“天下所有高山都淹沒了”(創世記7:19)。 現在的喜馬拉雅山明顯是由在洪水中形成的一層層帶有化石的沉積層隆起而成的。這麼說,洪水前的“高山”和我們現 在看到山不一樣,高度可能也就2公里(1.3英里)左右。洪水前的“高山”可能很多都已在這近一年的災難中被侵 蝕掉了。

參考文獻

  1. Hutton, J., Theory of the Earth with Proof and Illustrations, discussed by Press, F. and Siever, R., In: Earth 4th ed.,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Y, USA, pp. 33, 37, 40, 1986. 返回文章.
  2. Roth, Ariel, Origins: Linking Science and Scripture, Review and Herald Publishing, Hagerstown, 1998. A number of references about the growth and preservation of continental crust are cited. 返回文章.
  3. Parkinson, G., (ed.), Atlas of Australian Resources: Geology and Minerals, Auslig, Canberra, Australia, 1988. 返回文章.
  4. Morris, J., The Young Earth, Creation-Life Publishers, Colorado Springs, USA, 1994. Explains a number of geologic processes that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 earth is young. 返回文章.
  5. 註釋2, p. 264,從多份文獻中羅列出侵蝕速率。 返回文章.
  6. 以註釋2 p. 271為例,引自數份文獻包括Dott & Batten, Evolution of the Earth, McGraw-Hill , NY, USA, p. 155, 198.返回文章.
  7. 註釋2 p. 266. 返回文章.
  8. Ollier, CD and Brown, MJF, Erosion of a young volcano in New Guinea, Zeitschrift für Geomorphologie 15:12–28, 1971, 由Roth引用, 註釋2, p. 272​​. 返回文章.
  9. Sparks, BW, Geographies for advanced study, In: Geomorphology 3rd ed., Beaver, SH ( ed.), Longman Group, London and New York, p. 510, 1986, 由Roth引用, 註釋2, p. 272​​. 返回文章.
  10. 註釋2, p. 264. 返回文章.
  11. 註釋2, p. 266. 返回文章.
  12. 以下文為例, Blatt, H., Middleton G. and Murray, R., Origin of Sedimentary Rocks,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p. 18, 1980, 由Roth引用, 註釋2, p. 266. 返回文章.
  13. 註釋2 p. 266. 返回文章.
  14. Judson, S., Erosion of the land—or what’s happening to our continents? American Scientist 56:356–374, 1968. 返回文章.
  15. 註釋2, p. 266. 返回文章.
  16. 這是年齡的上線,實際年齡範圍很廣,只要小於這個數值都可能,也就是說有可能是聖經上所記的6,000年。返回文章. 返回文章.
  17. 由Roth, 註釋2, p. 264改編. 返回文章.

Helpful Resources